如果池塘内水位过高,要及时排水,防止发生溢塘,水产品逃逸。
强降雨过后,养殖设施、设备可能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坏,养殖户应及时修整堤坝池埂,进排水及防逃设施,维护保养增氧机、水泵、电力设施、饲料投喂设备。
发生大量养殖对象逃逸的塘口,要及时做好苗种的选择和补放养工作,为当年养成和来年继续养殖做好苗种储备。
强降雨过后,水体溶氧、水温、水质容易出现大幅波动,给在池水生动物造成不良影响。应根据池塘水质情况及不同养殖品种的需求采取相应的水质调节措施,平衡水体藻相和菌相。尤其是要关注池塘溶氧情况,防止泛塘。
强降雨容易导致水体上下层产生强对流,池塘底泥中的病原微生物和有害物质会大量释放到水体中。同时水质条件骤变易引起应激反应,降低养殖对象的抗病力。可施用生石灰或低刺激性的消毒剂,预防病害的暴发。如已发生病害,则需及时针对性科学用药。要及时打捞死亡水生动物,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疾病蔓延。
等水质稳定后,应选择新鲜适口、营养全面的优质饲料,根据天气、水质、水温、养殖对象的活动及摄食情况灵活掌握投喂量。可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免疫多糖等,增强养殖对象抗病和抗应激能力。
强降雨过后,池塘耗氧量增加、水质变差,养殖对象易出现缺氧浮头及发病等情况。应加强巡池,至少坚持早、中、晚各一次,观察水色、水质、养殖对象的摄食、活动情况,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